紫外線治療儀臨床介紹
(內部資料 僅供參考)
一、紫外線的物理特性
紫外線是光譜中位于紫光之外,波長小于紫光的不可見光,其波長為400--180nm,有明顯的光化學效應 。
二、紫外線的波段
醫學上用的紫外線分三段
長波紫外線(UVA)400-320nm
中波紫外線(UVB)320-250nm
短波紫外線(UVC)250-180nm
三、紫外線照射的“紅斑”反應(達到治療效果的必須現象)
1、紅斑分級:紅斑產生的時間
亞紅斑(圖示) | |
弱紅斑(圖示) | |
中紅斑(圖示) | |
強紅斑(圖示) | |
超強紅斑(圖示) |
2、根據照射后紅斑反應的強弱,病情的變化,傷口的狀況,適當增加照射劑量以維持紅斑反應,一般的掌握如下原則:
A、紅斑反應輕微,炎癥呈現被控制趨勢,則每次增加2MED
B、紅斑反應不明顯,但炎癥減輕,每次亦增加2MED
C、紅斑不明顯,炎癥無好轉,增加4-6MED
D、炎癥不明顯,炎癥加重,增加6-10MED
E、紅斑顯著,停照2-3天后,重復首次計量,或增加1-2MED
感染的傷口、創面、潰瘍的劑量變化
A、感染嚴重,創面污穢,肉芽陳腐壞死組織粘著時,增加照射劑量
B、創面逐漸干凈,肉芽逐漸新鮮,膿性分泌物減少時,減少照射劑
C、創面清潔,肉芽鮮紅,膿性分泌物消失,減至弱紅斑量
D、創面肉芽水腫,滲出液增多,立刻大幅度減量或停止照射
紫外線照射治療時為確保照射劑量的準確,應該密切觀察照射后局部的反應,尤其是應用大劑量照射時,更應防止照射劑量過大。否則有可能引起光化學性損傷,其表現為皮膚紅斑反應劇烈(紫紅斑)并水泡,糜爛或創面的組織液大量滲出。處理原則立即停止照射,應用超短波、白熾燈等熱療,并保護創面。
四、紫外線的治療作用
(照射后,照射局部出現紅斑)- 紅斑反應是紫外線起到治療作用的必然現象。
紫外線照射人體皮膚時,可引起皮膚紅斑反映及色素沉著。不同波長,不同劑量紫外線的生物學效應和治療作用不同。
1、消炎殺菌作用:在炎區進行中等以上劑量紫外線照射,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白細胞增多,吞噬病原體的活動活躍,并有促進水腫消散的作用,尤以波長254納米的紫外線具有明顯的殺菌作用,因此軟組織感染,傷口感染時進行紫外線照射有很好的效果。
2、鎮痛作用:中等以上劑量紫外線照射,可降低神經末梢的興奮性,并促進組織內致痛化學物質排除,故有較明顯的鎮痛作用。
3、抗佝僂病作用:可使皮膚上的7—脫氫膽固醇變成維生素D3。維生素D3可增加鈣磷的吸收,調節鈣磷代謝,促進鈣沉著于骨內,因此可治療和預防小兒佝僂病及成人的骨軟化癥。4、促進肉芽生長:小劑量紫外線照射有促進肉芽組織生長,加速組織修復,傷口愈合的作用。
5、抗過敏作用:多次小劑量紫外線照射,可使人體的過敏狀態脫敏。
6、增強機體的免疫力:多次適量紫外線照射,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,增強對細菌病毒的抵抗力。
五、關于紫外線致癌問題
目前認為正常人體有切除性修復功能,不至于因紫外線對DNA的影響使細胞畸變,因此,一般紫外線的照射不致引起癌變。患著色性干皮癥者,缺乏切除修復功能,照射紫外線有可能致癌。
六、紫外線臨床上常用的一個名詞--生物劑量
紫外線照射人體敏感部位皮膚(通常是腋下部位),引起紅斑反應所需要的最短時間,即一個生物劑量(簡稱:MED,通常以秒為單位)
七、掌握照射劑量的方法
紫外線應用于臨床,主要是準確的掌握照射劑量,而人體耐受紫外線照射的能力是不一樣的,即便是同一個人,其照射部位不同,耐受能力也是不一樣的;另外紫外線照射時使用的照射器,以及照射器距離照射部位的距離都會直接影響照射劑量,同時影響治療效果。